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目的是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促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本次“百城千园行”活动主题为“拥抱人工智能,加速工赋园区”,内容涵盖政策进园区、设施进园区、技术进园区、标准进园区、应用进园区、企业进园区、服务进园区,包括但不限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级园区,以及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活动应结合高标准数字园区、“人工智能+”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5G工厂“百千万”行动等相关工作,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规模化推广,加快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政策进园区,各地将组织相关产业组织、研究机构、行业专家等对国家和本地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开展宣贯工作,推广普及政策体系,对“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标识“贯通”行动计划、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相关文件进行解读,引导园区企业了解财政资金、产业基金等对工业互联网的支持政策。推动各地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将工业互联网纳入新建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建设要求。
设施进园区,是推动企业利用5G、时间敏感网络、工业光网、IPv6等新型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优化升级。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标识解析节点,引导园区企业普遍接入标识解析体系,通过标识深挖数据价值,促进企业间高效协同。鼓励园区结合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推动园区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引导园区企业接入国家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引导园区开展智算中心布局,加快工业智算基地建设,鼓励园区积极引入外部智算资源,深化端边云算力动态协同,满足各类业务算力需求。
技术进园区,即引导园区企业加快5G/5G-A、时间敏感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光网、信息模型、开放自动化、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应用。加强关键技术产品攻关成果的推广普及,开展工业级5G产品、云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安全设备、具身智能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应用,同时鼓励园区、企业开展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双向赋能,鼓励工业互联网企业、人工智能企业联合开展工业智能芯片、行业模型等领域研发,并在园区应用推广。
标准进园区,即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体系宣贯,引导园区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数据互通、模型开发、行业应用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在园区的落地普及。鼓励园区企业、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产业协会等参与园区数字化转型、智能园区、数字园区、绿色园区等标准研制工作,推动发布园区标准清单。
应用进园区,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设置工业互联网专题,通过成果路演、现场实操、诊断评估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企业与园区内制造业企业供需精准对接。实施“链网协同”行动,组织编制实施钢铁、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力、船舶、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指南,梳理行业智能化典型应用场景、人工智能赋能重点行业产业链图谱、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清单等,强化专家、数据、模型、工具等资源供给。
企业进园区,将围绕园区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引导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等入驻园区,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共享资源、开放场景,提供普惠性数字工具和标准化“小快轻准”产品,带动中小企业“链式”转型。鼓励规划咨询、设施建设、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各类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进园区,为园区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坚持场景牵引、需求导向,鼓励园区搭建工业互联网供需资源池,围绕人工智能应用等发布供需目录清单。
服务进园区,各地将组织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深入园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园区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融资租赁、产业基金投资、科技保险等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各地出台相关政策,对园区开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给予资金补贴或奖励。鼓励高校、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开展学历教育、培训讲座、实践实训、技能认证等,联合打造园区人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