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阴霾下,中国纺织业如何破局突围?

发布时间:2025-04-14 点击次数:7


  近期,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的阴霾再度笼罩,以外贸型业务为主的企业备受市场关注,其中更包括众多纺织服装企业。

  中国作为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贡献者和参与者,长期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为美国消费者提供多元的消费选择,跨境电商及小额包裹更是惠及数百万美国中小商户和普通家庭。面对美国的单边霸凌行径,纺织行业各方机构、企业积极回应,以多种方式表达出坚决抵制的中国态度。

  美国离不开中国,更离不开世界

  目前,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服装约95%为进口产品,主要来自中国(约占30%)、越南(13%)、印度(8%)、孟加拉国(6%)和印度尼西亚(5.5%)。中国纺织业作为全球纺织领域的“领头羊”,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世界纺织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市场对中国纺织品的依赖程度极高,从日常的服装到高端的产业用纺织品,中国产品无处不在。

  以绍兴柯桥为例,作为国内举足轻重的纺织产业集聚地之一,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展现出很强的竞争力。中国轻纺城集团董事长潘建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中美贸易博弈下,部分服装企业在美国地区的订单受到影响,中国轻纺城将努力挖掘出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增量,通过扩容海外贸易据点、优化物流仓储等外贸服务、利用海外平台拓展业务等方式实现外贸增量;同时,坚定“市场、数字、投资”三大战略,要做好数据资源整合、集成,重点突破交易数字化,并用服装销售赋能面料销售,强化内循环支撑。

  一位在纺织业深耕多年的企业家表示:“我们公司出口纺织品主要是毛绒类产品,每年出口在一亿美元左右。这些年,不管中美关系怎么变化,公司纺织品出口都没有变,还年年有所增长。而且我自信地讲,无论美国怎么加关税,对我公司的纺织品出口不会有变化的,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都不会有变化。因为几十年来中国的纺织业对全世界的贡献无可替代。”他表示,中国生产了全世界70%的化纤和天然纺织纤维,中国从纺织机械器材到纺织助剂到纺织品,全部一条完整的链自己配套生产,这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美国对中国的纺织品的高关税,甚至脱钩断链,中国纺织业都不怕,加的关税或将是美国人自己负担。”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主席K. V. Srinivasan也表示,美国服装进口商虽然正在寻求关税较低国家的替代采购来源,然而,许多此类替代选项的生产成本较高,且往往缺乏所需的产品种类或生产能力。

  将服装制造业迁回美国也将面临重大挑战。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高于其他国家,而且许多服装生产所需的必要纺织品仍需进口——且现在成本已上升。此外,美国还面临服装行业熟练工人短缺的问题。无论是通过提高进口关税还是成本高昂的国内生产,最终结果都将是服装价格上涨,进而推动通货膨胀上升。

  关税虽造成冲击,但“天塌不下来”

  中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面对美国的关税霸凌冲击,我们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近年来我们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对美市场依赖已在下降。《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我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对美出口下降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颠覆性影响。对于此次贸易冲突,多家纺织企业及机构就自身所受影响作出回应,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色纺纱龙头企业百隆东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三年,公司均没有对美直接出口业务,此次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没有直接影响。预计美加征关税对于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仍会造成较大冲击,作为纺织服装供应链上游企业,会受到间接影响。对此,公司将积极开拓其他新兴市场销售;同时,通过创新研发新型色纺纱产品,以及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手段提升公司在全球纺织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应对潜在的贸易风险。

  服装辅料龙头企业伟星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国际业务的出口区域基本集中在孟加拉、越南等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直接出口到欧美源头国家的业务量非常低。因此,终端消费国或区域调整成衣等商品的关税对公司业务的直接影响有限;但终端消费景气度以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都会对纺织服装、服饰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公司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接单金额同比仍保持增长,但受终端消费景气度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等整体因素的影响,当前下游行业总体非常谨慎,公司接单短期内面临一定的压力。

  义乌小商品城2024年对美出口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轻工商品和机电商品。对于美国加征关税造成的利润空间压缩等问题,商户普遍表示可通过商品涨价、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生产流程、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式来降低影响。

  深耕国际市场的“假发大王”瑞贝卡相关负责人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近年,公司对美出口年均约3亿元人民币,占公司销售收入比重约为25%。因公司在欧洲、非洲、南美、中国市场均有销售,美国本次加征关税对公司影响有限,总体可控。

  练好内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纺织与服装累计出口额同比下降了4.5%,其中纺织品出口下降2%,服装出口下滑6.9%。关税的增加将使得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部分订单可能向越南、柬埔寨等低成本国家转移。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关税增加导致成本上升,利润率较低的中小企业难以承担关税成本,行业预计会加速出清。

  麻纺行业在纺织行业出口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态势也是行业重点关注的。据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亚麻纱,仅占总出口量的0.024%;出口到美国的亚麻面料,占总出口量的0.910%;而出口到美国的麻类床品,占比高达33.353%。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纱布等初级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微乎其微,关税对其影响可以说很小。但终端产品美国市场占比相对较大。

  面对高关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相关专家表示,下一步,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共同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挑战。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与印染、后整理等企业加强合作,提高面料的整体品质和附加值;与服装生产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通过这些措施,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企业还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要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次美国加征关税使得部分依赖进口的高端纺织材料性价比下降,但这或将为国产高端纺织品提供了替代空间。近年来,我国碳纤维市场国产替代趋势明显,主要原因就是疫情期间碳纤维进口难度增加,以及日本、美国等国限制碳纤维对华出口,为国产碳纤维提供了空间和发展机遇。面对此次关税冲击,企业应主动出击,苦练内功,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寒冬只是暂时的,环境瞬息万变,而时间是朋友,也是最大的转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中国纺织业正以坚韧不拔的姿态,书写着自己的答卷。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