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服企业:风浪越大,越需锚定航向

发布时间:2025-04-14 点击次数:5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政府以单边加税政策投下“深水炸弹”——对华加征关税、取消“800美元小额豁免”优惠、同步打击转口贸易。这一系列动作,看似剑指中国,实则暴露了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战略焦虑。面对这场“关税风暴”,中国纺织业并未陷入被动防守,而是以“强内功”的实践给出了答案: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关税壁垒所能凭空制造;产业的未来,必然属于技术、创新与全球合作的坚守者。

  4月4日,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发布的数据揭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美国服装市场95%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中国(约占30%)、越南(13%)、印度(8%)、孟加拉国(6%)和印度尼西亚(5.5%)。如今,美国服装进口商不仅面临关税成本飙升,如寻求关税较低国家的替代采购来源,还需承受生产效率下降、品类不足的掣肘。

  4月3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声明则直指美方政策的“双输”本质:取消小额包裹免税待遇,既损害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也让数百万依赖跨境电商的美国中小商户和普通家庭承受更高生活成本。这种违背WTO规则、破坏多边贸易体系的行径,本质上是对全球产业分工规律的挑战,最终只会让美国消费者为政治操弄买单。

  面对“关税战”,中国纺织行业正强内功、树信心,积极应对。比如,作为全国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江苏盛泽生产的面料直接销往东南亚国家,然后加工成成衣,最终销往欧美。美国加征关税之后,虽然影响和挑战都不小,但盛泽镇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基础,也有科技含量高的技术,特别是拥有全球领先的高端工业丝,真丝绸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也很难找到替代品,这成为当地纺织企业保有中长期信心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应对目前关税冲击的信心来源。

  盛泽的实践揭示了中国纺织业的突围路径,要实现系统性破局,必须在技术和市场方向持续发力。推动技术创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让“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取代“中国制造”,才能摆脱价格敏感和路径依赖。

  同时,我们要看到,RCEP区域对我国纺织行业稳外贸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产业合作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此外,新兴市场也值得中国纺织企业持续深耕,2013—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行业对全球出口比重从45%提高到52%。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业在美国关税战压力下,通过本土高端化(雷克萨斯)和海外建厂,反而实现了全球扩张;今天,中国纺织业同样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上。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最具活力的数字商业生态,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守战略定力,必将到达明日的产业跃迁。

  风浪越大,越需锚定航向。中国纺织人正在书写的故事,不仅关乎一个行业的兴衰,更是在全球化退潮中捍卫公平贸易、推动人类福祉的缩影。正如丝绸之路上跨越千年的驼铃,中国纺织业必将以创新与合作之姿,再次织就联通世界的锦绣篇章。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